用线条勾勒人生,用色彩传递情感,他们用耐心、爱心、责任心,精心研发每一套课程,让孩子们都能在快乐中学习,在趣味中成长,他们是画啦啦的教研老师,艺术的筑梦人
教师节系列采访二:教研老师篇
受访老师:青蛙老师
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的青蛙老师,是一位资深的儿童绘画心理专家,有着8年的美术一线教学经验,曾获“全国中小学生优秀教师称号”“第21届全国中小学生书法绘画大赛绘画类指导一等奖”,是孩子们眼中亲切帅气的大哥哥,是家长们一致点赞的好老师。
八年的沉淀,源于始终如一的热爱
青蛙老师从小就开始接触绘画,但在早年的时候更倾向于画动漫,也因此在大学毕业后去当了一位动漫师。
当时国内的动漫并不景气,整体风格比较单一,主要针对人群都是孩子。
为了让自己做出的产品能迎合市场的需求,青蛙老师决定去体验一下当少儿美术老师的感觉,近距离地去接触孩子,没想到这一当就彻底放不下了。
“我很享受和孩子们在一起的状态”
所以青蛙老师毅然弃动漫而从教育,并且一做就是这么多年,从一位青涩的少年郎一步步成长为沉稳而专业的研发教师。
你所坚持的兴趣会让你有一份净土
当被问到美术对于自己的意义的时候,青蛙老师沉思了一下,才回答说:“即使工作再繁忙有再多的情绪,画画的时候都能让我静下心来,让自己的心灵有一片净土。”
有人说:“画画是一种救赎,能够让人从不开心的情绪里超脱出来”。
青蛙老师也在一定程度上认可了这句话。
不一样的是,有些人在绘画的时候,整颗心都是宁静的,可以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。
而有的人在悲伤或生气的时候,会保持住这份情绪,在画画的时候就把这份情绪宣泄于在纸上。
当画完画之后,人的整个感觉会不一样,会感受到打心底里蔓延而出的舒畅。
热爱让生活多了色彩
在这次采访中,青蛙老师也分享了另一个让他印象很深刻的学员。
那是一个国外的孩子,平时上课特别认真,而且绘画技巧也掌握得很好。有一次他的妈妈突然找到老师,跟老师说孩子马上要出去旅游,所以隔天的课可能会早退。
鉴于这种情况,老师也建议妈妈说可以下周回来再补课。
妈妈笑了笑,回答老师说:“没办法,孩子太喜欢上老师的课了,所以非要明天上完课再走。”
即使上完课就要匆匆出门,但是孩子在听课的时候依然是全心投入,整节课都是很认真的状态。
最让老师吃惊的是,在孩子下了飞机之后,立刻就给老师发来一张在课堂上布置的画作。
原来这个孩子把画具都带上了飞机,当妈妈在飞机上补眠的时候,孩子一心沉浸于画作。
在旅游之后,孩子也把自己沿途所见的风景都变成画作,分享给了老师。
快乐是孩子的底色,而绘画则帮助孩子永远留住了这份快乐!
也正是因为感受到了孩子对于绘画这种打心底里的热爱,才更坚定了青蛙老师扎根在教育土壤的决心。
教研是给教学提供更好的弹药
从教导孩子的授课老师,转变为为孩子研发课程的教研老师,虽然依然是为孩子服务,但是工作内容却是千差万别。
但是青蛙老师却说,教学和教研,没有区别,只是工种不一样。
教学老师需要对不同类型的孩子有针对性的指导,要和孩子打好关系,引导孩子更好地学习,而教研的工作就是给教学老师提供更好的弹药。
当然了,研发课程本身就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,让青蛙老师印象最为深刻的应该是前期课程的研发,因为还在探索阶段,所以需要查找大量的资料,不断对教材进行细化修改。
记得有一次前期剧本就改了7次,分镜也改了很多回,最后做出来的东西还要交给整个教研团队去评审。
所有的教学团队和班主任一起开会提供意见,直到确认这个课程适合孩子,孩子会有兴趣,才会继续推进下去。
研发一节新课的过程其实是非常艰辛的,首先需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和基础,把知识点罗列出来,然后再去找相应的主题,一般都会找好几个适合的主题备选。
有些主题不好讲,知识点比较深,比如学科类型的,直接讲孩子会理解不了,所以要做简化,抠字眼、设计互动。
在挑选主题的时候,教研老师们需要讨论哪个主题更适合这个知识点,然后再去想怎么互动:做游戏、问答、竞赛……形式要尽可能多样化。
每一次的课程研发都融入了教研团队的无数心血,只为保证教学的质量。
青蛙老师在最后也表达了自己的教师节愿望:希望每个在画啦啦学习的孩子都能够开心地画画,真正去享受画画这件事情本身,而不仅仅是学习绘画技巧。
如果妈妈想了解画啦啦教研老师更多的工作日常,可以打开视频,看看认真工作的他们。
期待未来画啦啦与孩子一起成长!